“相公打算等学堂建好之后把旁边的厢房也盖起来,到时候也让大哥大嫂来住几天。大哥的身子,天天躺在床上也不好,我看不如出来走走,看看风景——这大连湖别的不说,风景四季却是极好的。春来漫山遍野都是花,水又多,到了夏天更是满处的荷花,只看着美景,闻着花香也能身心愉悦。”浅娘想了想说。
“我看说不定来住几天啊,大哥的身体还真能好起来呢。娘回去就说住了几天觉着精神好了许多,还说大连湖有山有水的养人呢。”
“是啊,”浅娘接着说,“我发现村里的人都很少生病,我想着一个是村里人常年劳作反而比不劳作的身体要结实,另一个,每天看着美景心情也好嘛,心里舒坦了自然身体也好了。”
“嗯,我看浅娘你说得对,我回头跟你二哥商量一下,要不家里也在这附近买块地,建个院子,等闲了来赏赏景,避个暑啥的,看你和孩子也方便,岂不是好?”
买地建院子的事儿王行敏当然是没问题的,不但没问题,他还跟自家媳妇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已经问过沈里正同意了,只待回家跟爹娘大哥说一声,就能交银子量地了。
王行敏最看中的是沈家小院和学堂之间的二亩地,可那地是沈青山祖父时候开出来的,虽说给了沈青山,要是不说一声就让王家建了院子,怕是到时候老沈头和王婆子都有话说。
最后王行敏看定了学堂右边的地方,学堂后面是青山,至于右边,则是大片绵延的草地,因着靠近山根,村里又不缺地方建房子,且时下村里人都讲究群居,有什么事儿都能有个照应,反而没人往这边来。
王家人口不算多,又不常住的,就当个别院,五亩地也足够了。
王行敏主要是想着自己好歹在学堂占了个名头,需要自己给教武术课的时候有个住的地方也不用来回跑了。且爹娘年纪大了,想女儿想外孙了不用去妹妹家也能见到,离得近。
却没想到,等院子建成后,住得最久的反而是王学敏。
大连湖的乡亲们盖起学堂来热火朝天,后来还有其他村的人陆续自愿加入的,都是为了尽快开学,让自家的孩子有书可读。
沈青山不懂工事,却也没闲着,在这期间他一直在准备开学后孩子们要用的书本用具。
启蒙的书比较简单,不过是三百千。只是这个时候的书还是最贵的东西,最便宜的三字经也要八钱银子。沈青山每种书买了十来本,剩下的打算自己抄——因为实在没那么多银子,且这几本书字数都不多,抄起来也快。
一开始是沈青山一个人抄,后来浅娘、王行敏和赵氏也加入了,再后来连镇上的王学敏听说了,也坚持加入了抄书小分队。到底人多力量大,等到学堂竣工那天,每种六十本书——学堂报名的共有五十多个孩子——已经抄完了,拜托沈二郎帮忙做的习字用的沙板也做好了。
万事俱备,只等开学。
学堂完工那天,恰好也是小年宝的满月,这个时候,沈家小院的两边各三间厢房也完工了,王家的别院也已经有了雏形。
因着前面两个女儿的满月都没有大办,沈青山的意思是,男孩女孩都一样,年宝的满月也不大办。可真到了那一天,因着学堂的事儿,想不办也不行了,也算是让年宝赶上了热闹一回。
到了那天,除了王家人。沈青山几个姐姐家和大连湖本村的人,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有人带着礼赶来。
沈家摆不下那么多桌,最后还是沈里正提议,今天既是年宝的好事儿,也是学堂的好事儿,就摆在学堂的大院子里吧,眼下正是春暖花开,天气也好,不冷不热的,坐在院子里也舒服。
好在要来的人提前都打了招呼,沈青山也早有准备,才不至于让人饿着肚子回家。
一天下来极尽热闹,满了月的小年宝终于在众人面前亮了相,众人纷纷夸沈青山夫妇好福气,年宝长得好,一看将来就是考状元的料子,定是文曲星下凡哪!
沈青山这一天听的好话比前二十年加起来听的好话都多。
等到午后,客人们慢慢散了,只留了老沈头夫妇和王家人还在说话。
在浅娘和思宁的坚持下,这次王学敏夫妇就留下了,打算多住一段日子,暂时就住在沈家小院的厢房中。
王婆子看到王学敏夫妇留下,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闭上了,她朝老沈头努了努嘴,却被瞪了一眼。
最后送走了爹娘,送走了岳父岳母和王行敏一家,醉眼蒙眬中,沈青山想到这一天所经历的,想到自家爹娘的反应,摇了摇头,叹道:却原来锦上添花最是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