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漫
  1. 奇客漫
  2. 耽美小说
  3. 欢想世界
  4. 407、天真的小华
设置

407、天真的小华(2 / 2)


话说到这里为人民服务是什么意思?在座的诸位也都是人民但并不是与外面的那些人民所不一样的另一种人民!

抱歉我的话有点多了可能意思也有些乱。说这么多的目的还是要讨论这次的五年计划草案我们首先要围绕什么标准去决策?

今天上午的会议讨论的主要是教育议题大家的争论很激烈源头主要在于我。教育口徐娟委员的提案我表示了坚决反对很多人并不明白我的反应为何那么激烈。

非索港除农垦区外各街区目前已设立了二十所学校方案是小学衔接中学学制都是五年为将来全面落实十年制义务教奠定基础。

这个方案当初是柯老定的没有搞集中的少数大型学校而是根据人口分布和交通条件分散到各个社区。

这里的大多数人没有接送孩子的习惯与条件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都是自己步行上学不可能将学校建在离家太远的地方否则等于让大多数孩子无法去上学。

徐娟委员的提案是集中教育资源在发达社区打造三到五所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我是坚决反对的。

然后徐娟委员又说就算小学不这么搞将来中学也是要搞的先集中资源打造几所重点中学我同样不赞成。

在非索港市政的能力范围内我们办了这二十所学校。这不是撒胡椒面现有的资源只能办这么多那就要每办一所都是合格的而且在投入上、模式上是公平的。

假如我们搞资源倾斜再打造一所重点学校与原先南部海滨的格饶丝学校有什么区别?

今天在座的董泽刚委员就是格饶丝学校毕业的那所学校已经被改造成非索港南岸学校了也是目前我们办的二十所学校之一。

要说区别肯定也是有的格饶丝学校过去是民办的如今的南岸学校是公办的。在座的不少人也是非索港的居民那么都可以想办法将自家或亲朋好友的孩子安排进南岸学校了。

那样一来不论监督再严格权力总有寻租的渠道就比如这个例子因为在做上层设计时就留了寻租的渠道。

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公平的教育包括自家的孩子想让他获得的学校教育更好那就去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进步这就是我想说的公平。

老师和老师有差异孩子和孩子也有差异天赋各不相同所谓公平并不是抹平这种差异而是机会的公正。

在上午的讨论中也有人提到教育投入的公平可以做到但是师资力量的合理调配却很难做到。

比如使用统一的期末试卷各个学校之间会有排名差异。差异不大就不必调整假如差异太大将某些明显不合格的老师派出去进修然后再调派更优秀的老师接任。

这些都可以讨论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

范达克委员现场弄了个算法模型就是个不错的思路。不要调动那些教学成绩最优秀的老师学生学得好反而导致老师被调走这也不公平取排名中位的调派。

我觉得这个模型可以继续完善一下让算法更合理标准也更明确。

范达克委员发言的时候很多人也提出了质询认为这么做太麻烦了不仅增添了教育系统的工作量也给一些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按他们的观点在自然情况下就算每所学校的起步标准是公平的在发展中肯定也会形成差异某些学校的优势会越积累越明显人为的手段是很难去干涉的。

按这种思路我们将来是不是必须要放弃大部分的人口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可是在座的诸位别忘了在所谓自然情况下整个几里国都是被这个世界放弃的我们又要放弃谁?

还有的委员说根据几里国现有的状况先集中资源发展精英教育是最合理的选择过去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过去的事实?它还证明了更多我立志推翻的东西!

这种观点的实质并不是最合理的选择而是最简单的选择。

曾经的几里国公民教育彻底烂透了但是一小撮精英阶层缺优质教育资源吗?他们从不缺少哪怕是高等教育也可以去海外。

我们已经从泥潭中挣扎了出来这么困难的事情都做到了难道还要继续用躺在泥潭中思维方式吗?只做最简单的不做更公平的?

我们先要明确宗旨围绕这个宗旨制定方案、落实具体的项目然后去分析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所以我以为范达克委员上午搞的算法模型至少代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假如师资力量需要平衡调派会给相关教师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那就采取措施帮他们解决困难、给予足够的补助这才是市政和教育部门该考虑的政策。

非索港不算农垦区其实并不大人口也只有五十多万二十所学校离得也不远这种平衡调派是可行的。个别情况下可能需要教师搬家那么就制定相应补助政策。

还有人说几里国很大大区域的调派是很难做到的我也承认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制定政策时先从能做到的方案开始划定一个合理的区域范围。

制定具体政策的同志们不要因为想反对这个政策故意就制定不合理的实施方案。

比如根据我的提议就搞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师资平衡调派那不可能做到从而证明这项政策不合理然后再推翻它所代表的公平原则。

搞跨邦区、大地域的中小学师资公平调配目前是做不到的只能划定合理的范围比如非索港这二十所学校就是一个合理的区间。

非索港模式从来都被全国借鉴所以这里的工作首先就要搞好。再次重申我的立场我们在非索港不搞重点小学也不搞重点中学!

但是不搞重点学校并不代表我们不想把学校搞好而是我们给教育工作定下的目标怎么能在此基础上把教育搞好?

上午还有委员说了这么做可能不利于发觉与培养那些真正有天赋的孩子?我认为这是在偷换概念!

你所说的天赋是什么是更适合修炼养元术还是更擅长解数学题?假如哪个孩子有这种天赋难道你看不见他们的成绩吗、发现不了他们吗?

公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培养的是基本素质教学大纲要求的学识水平、思维水平、社会与道德认知完成了就是合格的而有的人还可以特别优秀。

假如做不到公平那么无数有天赋的孩子才会真正被埋没。

假如发现了孩子某一方面的天赋首先就要正常地去培养不要让它荒废也不要揠苗助长让他们在某一条成长路径上能走得更高更远。

教育部门包括学校可以想别的方式从天赋角度去培养这些人的兴趣爱好这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也是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另一个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否定教育公平的原则而是恰恰要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

我刚才举的例子比如特别适合修炼养元术或者特别擅长解数学题是属于这个范畴的。但是有人如果说有的孩子特别擅长打高尔夫我想不属于今天的讨论范畴。

在座的都是几里国的高层领导有些明显偷换概念的观点我不希望在这个场合听到。

当然了徐娟委员这句话绝不是针对您的!我虽然反对您的某些意见但也感谢和钦佩您的很多工作。您的一些思路是借鉴了东国模式只是几里国并非东国。”

徐娟是雷云锦的儿媳原先是东国汇英学校的接洽人后来也进入了几里国教育部门工作华真行对她还是很尊重的。

这时徐娟插了一句话:“我的思想多少是有些过时了东国这几年也在搞教改呢很多思路跟您刚才说的差不多只是实施起来很难。”

华真行倒没有纠缠这个话题又喝了口水道:“我代表养元谷还有一个提议养元谷派到各个学校的养元术导师也遵循同样的原则他们同时还兼顾校风校纪监督维护工作。

不要担心他们的能力中级养元术导师至少也有四境修为而且受养元谷和教育部门的监督假如他们不称职或失职养元谷也会进行撤换和处罚。

刚才是解释上午的争论从我们的政策思路和投入原则上不搞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长期中要注意各所学校的均衡发展制定的措施都要围绕这个目标。

今天讨论的主要是教育议题也包括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127计划’。‘127计划’其中的‘7’就是建立七所职业技术学校每个邦区都有一所也是兼顾了上述的原则。

几里国不是东国那样的大国但它也不算很小如今有接近一千二百万人口。

我们不可能建成很多的高等院校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把这十所学校建成、搞好。但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上将来的发展思路也要尽量遵循公平原则。

不论是看东国还是看整个世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既然是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后果之一。

高等院校或者说高投入、高水平的高等院校集中某些城市客观上不断地虹吸周边地区的人才包括生源所属家庭经营的产业、资金以及各种资源。

高材生回去建设家乡这当然很好值得鼓励。但现实的情况假如某个地区缺乏高等教育资源高素质的年轻人就会不断流失其中大部分走了就不会再回来。

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影响的是一种城市的各个街区而高等教育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邦区。

就像曾经的非索港只有三个街区还算是所谓的高尚街区难道其他二十多个街区的人都被开除出高尚的行列或者说失去了高尚的可能吗?

这是历史造成的也是资本推动的结果同时还有国家层面的规划原因。我们要从一开始注意尽量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负面影响。

几里国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什么都没有所以也就不用解决历史遗留可以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作画那么就更需要从头开始做更合理的规划。

既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不可能建设太多的高等院校。那么在建设数量有限高等院校时我要做到资源投入上的相对公平与均衡发展。

甚至没必要像东国大学那样搞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分至少在几里国先不要搞这些不按这个思路去搞不要从一开始就划出人为的档次。

有人可能觉得很奇怪‘127计划’本身不就分出了档次吗?一所综合大学两所专科院校、分别是工程类与师范类七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几里国的适龄生源能考上大学当然是最好了假如成绩差些便争取考上职业技术学校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讲的是另一个层面问题以及怎么去实现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新建的三所大学包括一所综合大学和两所专科学院它们之间在创办时就没有哪所大学是重点、非重点的区分只有专业方向上的不同学制都是五年。

另外七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在创建时也参照这个思路先不要人为的区分它们之间的重点与非重点至少在资源投入上应该是公平的学制都是两年半。

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入学考核必须要公平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考生愿意报那个学校、哪个专业都是个人的选择可以参照东国的高考志愿制度。

有人说我过于理想主义了、思想太激进了!但这正是几里国的现实既然我们什么都没有所以才可以更好的开始请问我们还能失去什么?

我在这方面的想法还不太成熟也并没有参照如今世界各国现有的模式在座的诸位可以继续补充完善。

分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有人指出我的想法不现实并举了很多例子。

比如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报考的人数必定很多、录取的分数也必定很高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差异不是重点也会被人视为重点。

我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想反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

我能想到三点原因大家可以一起思考。其一就是这个国家特别需要或特别急缺某一方面人才这就是我们的学科设置的问题了是可以进行调整改善的。

其二就是某些专业的要求特别高智商、技能、经验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便无法胜任具体的工作这没什么好说的。

高等教育之后的继续进阶教育本身就不是大众化的就像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中级养元术导师更别提高级养元术大师了。

就我观察到的第三个原因却值得好好讨论。

比如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些专业好像比另一些专业档次更高或者说毕业后的社会地位更高更确切的说赚得钱更多。

同样接受了十五年的教育工作时同样的努力为什么回报如此不同?比如说搞金融的难道就比搞农业的更高尚吗?

当然不是!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分工与社会分配的问题是需要另行讨论的议题也涉及到这个国家将来的发展思路。

以上说的是教育方面的议题我讲的都是一些个人的观点。再看看这份五年计划草案纲要接下来就是经济方面的议题了我也有一些原则性的想法……”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